研究创新团队

果蔬深加工与贮藏技术研究团队

发布日期:2015-02-22     作者:      分享到:


团队组长:张宝善  教授

团队成员:陈锦屏,田呈瑞,张海生,韩军岐,党  辉,韦露莎,  

一.团队成员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团队组建于上世纪80年代。该团队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在潜心培养大学生、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专业性人才的同时,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建设发展要求,投身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之中,重点进行果品、蔬菜深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推动果蔬加工业的发展。该团队累计培养博士20多名,硕士生近200名,曾获教育部科技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8项,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辅助企业创立了“滩枣”、“和田玉枣”等知名商品品牌,指导企业生产新食品50余个。

团队在组长张宝善教授带领下,拥有8名优秀专业人才,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高级实验师1名。团队拥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各1人,4人有出国学习与研究经历,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以中青年人才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研究方向和特色

本研究团队是一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食品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团队。着力扎根陕西,服务于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团队的科研目标定位于果蔬加工原料、过程和生化变化规律的研究,果蔬加工设备开发、加工工艺及过程控制,果蔬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以果品蔬菜为原材料的食品生产工艺过程。目前,团队在果品蔬菜干制、罐制、糖制、果蔬饮料生产及新鲜果品蔬菜的贮藏保鲜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较强的优势,在酿造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团队研究方向:

(1)果蔬加工品种与基本组成成分的研究;

(2)果蔬加工过程物理和生化变化规律研究;

(3)果蔬加工设备开发研究;

(4)果蔬加工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

(5)果蔬加工过程质量控制;

(6)果蔬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7)功能发酵制品生产工艺研究;

(8)传统发酵工艺改进与创新;

(9)益生菌培养与发酵制品安全性分析;

(10)软饮料生产工艺技术;

(11)新鲜果蔬的贮藏保鲜;

(12)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13)天然产物功能成分提取与开发利用;

(14)功能、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

三.研究条件

本团队建设的依托单位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研工作依托平台“陕西省果蔬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食品中试加工厂”。科研平台拥有QP-2010Ultra GC-MS气质联用仪、ICS-2100 Thermo离子色谱仪、HPLC仪2台、ME21数码生物显微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B-290喷雾干燥机、Panda Plus高压均质机、InfraXact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Bioflo110生物反应器、有效成分提取成套设备、自动控温调气及调压贮藏保鲜设施等现代试验设施和仪器。

团队研究平台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及省部级工程中心的标准建设,研究团队拥有国内先进的食品加工、食品发酵、食品安全检测、果品蔬菜贮藏保鲜库等研究平台,先后建立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食品发酵工艺实验室、食品保藏实验室等科研单元实验室,可满足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研究任务的试验设施需求。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于1998年,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为依托,在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形成了开放式管理的新型科研开发实体。中心充分体现了“高、精、新”特点,即科研水平高、人员精干,实行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全新运新机制。在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围绕陕西省产业化发展要求,重点进行了主要果品、蔬菜深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使得中心成为陕西省果品、蔬菜深加工研究、开发、推广一条龙的平台,不仅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也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团队成员简介


张宝善,男,博士,现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魔芋技术产业体系加工岗位专家。1998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5年在乌克兰国立食品工艺大学进修,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进修。目前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学、果蔬加工学的教学、科研与生产服务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教学改革论文16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特别在魔芋、红枣、柿子、核桃等水果干制、深加工等方面成果突出,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生产线10余条,推广人工干制烘房200余座。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等的研究项目20余项。曾荣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科研项目成果荣获教育部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为企业主持研发,并在企业生产的新型食品10余个。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主讲《果品蔬菜加工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学》、《食品酶学》等课程,累计培养硕士生45名。另外还荣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本科生导师”和“优秀实习管理人员”

研究方向

1)功能发酵制品生产工艺研究;

2)传统发酵工艺改进与创新;

3)益生菌培养与发酵制品安全性分析.


陈锦屏,女,汉族,现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博士生导师。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1985年至1993年任首届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系主任。1997年调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任食品科学系系主任。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任教授,1993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任博士生导师。

  1988年至今,已培养了42名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主讲的“果品蔬菜加工学”,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6次分别获部(省)级“优秀教师”称号。陈锦屏同志主持完成了国家及部(省)级下达的科研课题18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持的“果品蔬菜人工干制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8年以来,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厅(局)级一等奖8项。她以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投身于科技扶贫,以多项食品加工技术成果在陕、甘、晋、川、豫等10多个省区推广,为科技兴国、科技扶贫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人事部授予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8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0年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科技部扶贫办和山西省吕梁地区均授予“科技杰出贡献奖”。2001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教授几十年来,勤恳耕耘,无私奉献,成绩卓著。1990年作为全国10名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之一,出席了中国科协组织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座谈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她的事迹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食品报》和《陕西日报》刊登。

研究方向

1)果品蔬菜干制技术;

2)动植物资源食品开发与利用;

3)风味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


田呈瑞男,汉族,现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1987-1989在德国Hohenheim大学食品工程学院访问学习。多年来一直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曾任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副主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食品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食品安全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1995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2003年以后担任“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已指导博士后1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48名。毕业生多就职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多名学生已成长为高校教授、研究员,企事业单位骨干。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开发食品新产品近40个,其中许多产品在企业投产后获各级博览会大奖,为企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长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和振兴山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由当地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扶贫”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部“振华科技扶贫服务奖”、2005获“中国食文化突出贡献专家”、2006年获“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曾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优秀教师”、“  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教学标兵”等荣誉奖励。近年来编写著作教材11本,其中正式出版的著作有《蔬菜加工工艺》、《腌菜制作技术》、《蔬菜加工技术》、《软饮料工艺学》、《果品蔬菜加工学》、《中国野生植物开发利用》等。

研究方向

1)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2)软饮料生产工艺技术;

3)功能食品与健康.


张海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获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硕士学位,20056月毕业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生命科学学院,获动物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榆林市农业科技特派员,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研究骨干。现任教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主讲《果品蔬菜加工学》、《天然产物化学》等5门课程,参编教材2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功能成分及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年来在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生物活性研究及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和主要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厅局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3项,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厅级科研奖3项,获省、校级教学奖2项。

研究方向

(1)果蔬深加工技术;

(2)食品功能成分分离纯化与评价;

(3)功能食品研制与开发.


韩军岐,男,博士,讲师。本科专业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硕士、博士专业为食品科学。目前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从事果品蔬菜贮藏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科研部门从事果蔬贮藏方面的研究近10年,参与、主持科研项目分别为19项和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科研教学获奖8项。在果蔬贮藏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善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为生产单位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现任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会员。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4部,主编专著1部。

研究方向:

1果品蔬菜贮藏保鲜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2食品保藏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3)天然产物功能成分提取与利用.


党辉男,博士,讲师。1998年获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江南大学食品科学博士毕业,现任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讲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微生物和食品发酵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曾开展红枣果粉加工研制课题,承担“863计划”课题“浓缩果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有关农残检测子课题的研究,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固定化果胶酶的研制开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项,主持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项和横向课题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功能性食品》1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乳酸菌的功能及应用;
2)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应用方面;

3)果蔬加工工艺.


韦露莎女,博士,讲师。20166月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微生物系进行为期两年的联合博士培养(2012.10-2014.10)。先后在APPL. ENVIRON. MICROB.SCI 1区,IF=3.668)、APPL. MICROBIOL. BIOT. (SCI 1区,IF=3.337)J CHEM TECHNOL BIOTSCI 2区,IF=2.349)等SCI杂志发表论文5篇,EI 1篇。

研究方向:
1)微生物降解农林生物质生产木寡糖;
2)微生物发酵.


王军,男,硕士,高级实验师。

1998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年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工作。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1获评高级实验师职称。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项。目前主要负责陕师大食品中试实验室建筑工程遗留问题的后续处理、设备的调试运行、试验设备的维护保养、简单修理,物资的零星采购,以及中试实验室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另外承担食品工艺学、果品蔬菜加工学、粮油食品加工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五.团队代表性成果

11、课题组负责人:张宝善 教授

1)主持科研项目

[1] 农产品节能环保型烘房及其推广应用(2011GB23600017),科技部农业推广项目,国家级,2011-2013,经费60万元;

[2] 干杂果烘制关键技术研究(CYX1129),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省部级,2011-2013,经费5万元;

[3] 蘑菇风味物质提取关键技术及其风味精产品开发研究,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2014,经费7万元;

[4] 石榴皮多酚、蘑菇风味物质提取工艺研究,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NC09056),省部级,2009 -2011,经费3万元;

[5] 涩柿返涩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2006C),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2006-2008,经费2万元;

[6] 食品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09BG06),陕西省教育厅,厅局级,2011-2013,经费4万元;

[7] 红枣烘制技术,横向课题,2013-2015,经费12万元;

[8] 核桃加工技术,横向课题,2014-2016,经费10万元。

2)代表性著作及研究论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以上)

[1] 崔田田,张宝善,冯亚运,王金丹,林敏.霉菌利用纤维质原料产乙醇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 374-380.

[2] 洪云鹤,李伟青,张宝善,张 峰.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3):370-375.

[3] 罗腾,张宝善,崔田田,刘莎莎,孙肖园.菊芋酒酿酒酵母的选择及发酵工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35(2):211-218.

[4] 冯亚运,崔田田,张宝善,张百忍.魔芋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J].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4(1):118-124.

[5] 孙肖园,张宝善,刘莎莎,罗腾,黄雯.柿单宁凝胶固定啤酒酵母菌发酵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2): 142-146.

[6] 李艺伟,张宝善,董婷婷,王玮,李亚武,魏冉.利用残次红枣生产风味型酵母味素的工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163-170.

[7] 刘莎莎,张宝善,孙肖园,罗腾.红枣香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 2015,36(20):72-76.

[8] 魏冉,张宝善,李亚武,王玮,李艺伟.醋酸菌产膜机理及膜对食醋发酵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0(3):182-187.

[9] 张云涛,符恒,张宝善,李冰.麸皮红枣乳酸发酵饮料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3):255-259.

[10] 张梦茹,刘美蓉,朱娜丽,全明明,张宝善.豆渣发酵酱油关键技术[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12):104-109.

[11] 郑战伟,张宝善,祁春燕.醋品中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 2012,33(2):446-450.

[12] 董婷婷,张宝善,孙娟,郑战伟,姚晓伟.可食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417-421.

[13] 郑战伟,张宝善,孙娟,董婷婷.醪糟加工工艺及其包装技术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 278-282.

[14] 郑战伟,祁春燕,张宝善.液态深层发酵法工厂化生产红枣醋设计[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8):299-304.

[15] 孙娟,张宝善,乌素,董婷婷,郑战伟.现代高新技术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62-368.

[16] 马泽青,张宝善,赵舒欣,张云涛. 响应面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双孢蘑菇蛋白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 229-234.

[17] 张增帅,张宝善,罗喻红,王恒超.食品微波真空干燥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393-397.

[18] 邹伟,张宝善,李冰,马超.水浴振荡辅助酶法提取双孢蘑菇多糖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223-225.

[19] 李冰,张宝善,邹伟.酶曲复合水解法生产小麦麸皮汁工艺研究[J].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2): 94-98.

[20] 王军,李慧芸,张宝善,徐辉艳.热处理对红枣汁5-HMF变化的影响[J].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9(6):91-95.

[21] 王春红,孟泉科,张宝善.柿饼霉变微生物的分离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0, 31(6):176-179.

[22] 王春红,孟泉科,张宝善.柿饼霉变微生物的鉴定及防霉措施研究[J].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8(2):99-103.

[23] 王军,李智勇,焦艳丽,张宝善.柿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及基本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5):258-261.

[24] 张宝善,王君,陈锦屏,郭敏,王春红.大蒜汁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9,29(6):1269-1275.

[25] 王君,张宝善,高发标.响应面法优化大蒜汁处理条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6): 111-114.

[26] 胡海霞,张宝善,姜烛.细菌纤维素发酵生产及其改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0): 267-271.

[27] 张宝善,田晓菊,陈锦屏,姜烛,胡海霞.石榴酒发酵工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 172-180.

[28] 张宝善,伍晓红,陈锦屏.柿单宁研究进展[J].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 : 99- 105.

[29] 董新海,张宝善,苏百兖.柿果单宁组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状况[J].中国林副特产, 2008,92(1): 91-93.

[30] 姜烛,张宝善,胡海霞.霉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 35(7): 1129~1135.

[31] 郭敏,张宝善,金晓辉.微生物发酵生产多糖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 35(7): 1084-1090.

[32] 王君,张宝善.微生物生产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 580-583.

[33] 刘俊花,张宝善,伍小红.复合米露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3):122- 123.

[34] 张宝善,陈锦屏,李慧芸.热风干制对红枣非酶褐变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6, 27(10) :139-142.

[35] Zhang B S, Chen J P, Hui-Yun L I.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Jujube Wine Fermentatio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04, 3(3):216-223.

[36] 张宝善,陈锦屏,杨莉,阎亚岚.红枣酒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2-118.

[37] 张宝善,陈锦屏,李强.干制方式对红枣Vc、还原糖和总酸变化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32(11) :117-121.

[38] 张宝善,陈锦屏,杨莉,阎亚岚.甲醇和杂醇油在红枣发酵酒中的变化及其控制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 24-28.

[39] 张宝善,陈锦屏,李冬梅.利用次等红枣生产果醋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213-216.

[40] 张宝善,陈锦屏,李强,姚红利.红枣汁的提取方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 (12): 67-71.

[41] 张宝善,陈锦屏,吴丽花.红枣芦丁提取工艺的研究[J].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1 (1):89-93.

[42] 张宝善,陈锦屏,刘芸.加工条件对红枣中芦丁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J].食品科学. 2002,23(8):175-177.

[43] 张宝善编著.食醋酿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专利

[1] 红枣发酵起泡酒及其制备方法. ZL200610104402.1.

[2] 真空油炸涩柿片的制备方法,ZL200610104925.6.

[3] 柿单宁凝胶固定啤酒酵母菌的制备方法,ZL 200910023742.5.

[4] 用红枣制备酵母味素的方法,ZL 201110164425.2.

[5] 用表面静态发酵法制备红枣果醋的方法,ZL201010243419.1.

[6] 麸皮红枣汁乳酸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010243356.X.

(4)获奖与荣誉

[1] “残、次、落枣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R1,2010年;

[2] “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R4,2000年;

[3] “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4,2003年;

[4] 陕西省组织部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2000年;

[5]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

[6]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优秀本科生导师”,2003年;

[7]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学质量优秀奖”,2008年;

[8]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优秀实习管理人员”,2012年.


2.2陈锦屏 教授

1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

[1] 新疆和田玉枣加工技术研究.新疆农14师.2008.

[2] 烘枣技术推广.陕西省科技厅.2005.

[3] 应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红枣食品.科技部.2000.

[4] 山萸肉功能食品开发及产业化开发.陕西省科技厅.2001.

2)代表性著作和研究论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以上)

[1] 陈锦屏.《果品蔬菜加工学》.陕西科技出版社.1994.

[2] 陈锦屏.《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张宝善,陈锦屏.《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实用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陈锦屏.《调味品加工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 陈锦屏.《蔬菜贮藏保鲜》.陕西科技出版社.2000.

[6] 陈锦屏.《红枣烘干技术》.陕西科技出版社.2000.

[7] 美拉德反应对醋蛋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食品科学.2013.

[8] 醋蛋水解物的类蛋白反应及其对ACE抑制活性的影响.食品科学.2013.

[9] 骏枣干制过程中几种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食品科学.2012.

[10] 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2.

[11] 醋蛋水解物的类蛋白反应及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2.

[12] 醋蛋多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稳定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12.

[13] 高原酸奶中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乳酸链球菌素纯化鉴定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12.

[14] 微波辅助法提取柿子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12.

[15]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乳酸链球菌素结构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12.

[16] 超声波辅助提取月柿原花青素及其纯化.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17] 茶多酚对鸵鸟肉脂肪氧化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18] 和田玉枣总皂甙超声提取工艺.食品科学.2011.

[19] 柿皮果胶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食品科学.2011

[20] 复合酶酶解法提取青柿子落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1.

[21] 和田玉枣中c AMP提取工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09.

[22] 低温、减压、臭氧对冬枣浆胞病防制作用的研究.食品科学.2008.

[23] 和田玉枣总皂甙的提取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8.

[24] 蜂蛹营养成分分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5] 和田玉枣中环磷酸腺苷(c AMP)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8.

[26] 蜂蛹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食品科学.2008.

[27] 蜂蛹蛋白质酶解工艺及其氨基酸口服液对小鼠的强壮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

[28] 和田玉枣酒主发酵的影响因素研究.食品科学.2007.

[29] 莎能奶山羊初乳化学组成成分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

[30] 莎能奶山羊初乳干粉的抑菌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

[31] 油脂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6.

[32] 脱脂米糠酶法水解制备米糠营养素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6.

[33] 小白杏杏仁油脂的超声波提取与脂肪酸组成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34]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06.

[35] 羊初乳免疫球蛋白IgG稳定性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

[36] 莎能奶山羊初乳特性初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

[37] 杏仁中苦杏仁甙的水提取工艺及其含量的测定.食品科学.2006.

[38] 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及理化性质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

[39] 关于影响食品安全因素的探讨.食品科学.2005.

[40] 鱼精蛋白对黑曲霉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影响.食品科学.2005.

[41] 红枣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

[42] 浅析UF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问题及其控制方法.食品工业科技. 2005.

[43]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Jujube Wine Fermentatio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04.

[44] 石榴果汁花青素的稳定性及其护色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4.

[45] 红枣酒发酵工艺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4.

[46] 干制方式对红枣 Vc、还原糖和总酸变化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

[47] 沙棘果汁豆乳的稳定性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1.

[48] 柿饼烘制技术研制.食品工业科技.2000.

[49] 不同升温方式对烘干枣品质影响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9.

[50] 柿汁澄清工艺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9.

[51] 马齿苋澄清饮料的研制.食品工业科技. 1998.

[52] 影响柿返涩因素的研究.食品科学.1998.

[53] 沙棘果酱加工工艺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

[54] 加热杀菌沙棘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

[55] 辣椒人工干制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

(3)获奖与荣誉

[1] 1998年主持完成的项目“南瓜功能食品研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 1999年主持完成的项目“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研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2年主持完成的项目“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4年完成的项目“陕北红枣优生区及良种选育研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5] 2005年主持完成的项目“免洗枣加工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推广”获山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06年主持完成的项目“石榴贮藏加工技术研究”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7] 2001年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 1989年国家教委、农业部、教育部、林业部授予“支农扶贫和农林生产成绩突出个人”;

[9] 1998年教育部授予“巾帼建功标兵”;

[10] 1999年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1] 1999年科技部科技扶贫办公室授予“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杰出贡献奖”;

[12] 2001年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13] 2004年陕西省科技厅授予“陕北老区十五年科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14] 2000年中共陕西省委教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3.3田呈瑞 教授

(1)主持科研项目

[1] 科技部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出口苹果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及科技服务网建设”(2010GA851001);

[2] 科技部 国家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苹果鲜果产后环节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804A28);

[3] 科技部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的应用”(2003EC000378);

[4] 教育部 重大科技专项 “秦巴山区野生食品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00118);

[5]  陕西省科技厅13115重大科技项目“大红袍花椒功能成分研究及深加工产品开发”(2007ZDKG-10);

[6] 陕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猕猴桃深加工食品产业化开发研究”(2007k02-05-3);

[7] 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苹果鲜果产业链全程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的建设”(2008ZKC 06-16);

[8]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猕猴桃果实安全性评价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建设”(2011NXC01-04);

[9]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项目“红枣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

[10] 西安市科技农业攻关项目项目“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产业化开发研究” (GG05121);

[11] 西安市科技局科技创新支撑计划项目“出口猕猴桃基地建设及产业链质量控制”(NC08029)。

2)代表性科研论文(权威及以上)

[1] Tingting Ma, Jiyang Luo, Chengrui Tian, Xiangyu Sun, Meiping Quan, Cuiping Zheng, Lina Kang, Jicheng Zhan. Influence of technical processing units on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carrot (Daucus carrot L.) juice.Food Chemistry, 2015, 170, 394-400. (SCI 2区)

[2] Chun-yan Gao, Cheng-rui Tian, Rui Zhou, Run-guang Zhang, Yue-hong Lu. Phenolic composition, DNA damage protective activity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free phenolic extract from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seed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 macology, 2014, 20, 238-247. (SCI 3区)

[3] Hu Qing-Ping, Xu Jian-Guo, Zhang Fang, Tian Cheng-Rui. Changes of Morphological Parameter of Wheat Seed Pretreatment by the Biocontrol Agents Bacillus subtilis QM3 during Germination.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13, 44(14) 2168-2172. (SCI 4区)

[4] Tingting Ma, Chengrui Tian, Jiyang Luo, Rui Zhou, Xiangyu Sun, Jinjin Ma. Influence of technical processing units on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carrot (Daucus carrot L.) juice.Food Chemistry, 2013, 141(3) 1637-1644. (SCI 2区)

[5] Chunyan Gao, Yuehong Lu, Chengrui Tian, Jianguo Xu, Xiaopeng Guo, Rui Zhou, Guo Hao. Main nutrients, phenolics, antioxidant activity, DNA damag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icrostructure of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 root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 Food Chemistry, 2011, 127: 615-622. (SCI 2区)

[6] Chunyan Gao, Chengrui Tian, Yuehong Lu, Jianguo Xu, Jiyang Luo, Xiaopeng Guo.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 seeds against selected food-related bacteria. Food Control, 2011, 22(3-4): 508-516. (SCI 2区)

[7] Jianguo Xu, Qingping Hu, Xiangdong Wang, Jiyang Luo, Yu Liu, Chengrui Tian. Changes in the Main Nutrients,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Yellow Corn Grain during Matura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 58 (9), 5751-5756. (SCI 1区)

[8] Jian Guo Xu, Qing Ping Hu, Jiang Lian Duan, Cheng Rui Tian. Dynamic Changes in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ctivity in Oats (Avena nuda L.) during Steeping and Germina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 58 (17), 9759–9763. (SCI 1区)

[9] Jianguo Xu, Chengrui Tian, Qingping Hu, Jiyang Luo, Xiangdong Wang, Xiangdong Tian. Dynamic changes in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oats (avena nuda L.) During steeping and germina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9, 57:10392–10398. (SCI 1区)

[10] Luo JiYang, Tian ChengRui, Xu JianGuo. Studies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henolic compounds of enzyme-assisted water extracts from Du-zhong (Eucommia ulmoides Oliv.) leaves. 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24(6): 1280-1287. (SCI 4区)

[11] Yao Yaping, Tian Chengrui, Cao wei.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buckwheat seeds by HPLC-Electro-spray M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China, 2008, 7(3) : 356-362

[12] Shaofang Sun, Weijun Chen, Wei Cao, Fenyan Zhang, Jirong Song, Chengrui Tian. Research on the chelation between quercetin and Cr(III) ion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method.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2008, 860 (1–3), 40-44. (SCI 4区)

[13] Ping Guo, Weijun Chen, Jirong Song, Wei Cao, Chengrui Tian. A DFT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tein anion and metal cations (M=Mg2+, Cr2+, Fe2+, and Cu2+): Taking an insight into its chelating property.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2008, 849 (1-3), 34-36. (SCI 4区)

[14] Wei Cao, Weijun Chen, Shaofang Sun, Ping Guo, Jirong Song, Chengrui Tian. Investigating the antioxidant mechanism of violacein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2007, 817 (1-3), 1-4. (SCI 4区)

[15] 姚亚平,田呈瑞,曹炜.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2092-2097.

3)获奖与荣誉

[1] 国家科技部科技扶贫奖“振华科技扶贫服务奖”,2000年;

[2] 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研究”,2001年;

[3] 果品国际年会优秀论文特别奖“西部开发中陕西果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2000年;

[4]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烘枣低糖枣脯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2003年;

[5]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荣誉奖“中国食文化突出贡献专家”,2005年;

[6] 陕西省科技荣誉奖“陕西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

[7]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2001年;[8]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学荣誉奖“教学标兵”,2004年.

4.4张海生 副教授

1)主持科研项目

[1] 红枣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厅局级,2011年,10万元;

[2] 红枣、核桃烘制技术,横向课题,2012年,6万元;

[3] 仁用杏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cxy3-11),厅局级,2012年,10万元。

2)代表性研究论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以上)

[1] Shufang Yang, Haisheng Zhang*, Xingbin Yang, Yilin Zhu, Min Zhang.

Evaluation of antioxidative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extracted flavonoids from Pink

Lady apples in human colon and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Food & Function, 2015, 6

(12), 3789-3798 (SCI 1区, IF =2.791)

[2] Huan-xia Zhao, Hai-sheng Zhang, Shu-fang Yang. Phenolic compounds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ethanolic extracts from cultivars of Chinese jujube.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14(3):183-190.

[3] Haisheng Zhang, Min Zhang , Linhong Yu , Yan Zhao , Nianwu He , Xingbin Yang.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quercetin and quercetin-50,8-disulfonate in human colon and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50: 1589–1599.

[4] 赵换霞,张海生,杨淑芳.酶解扁杏仁粕制备抗氧化肽工艺.食品工业科技,2015,36(7):232-236,240.

[5] 赵换霞,张海生,黄璞,库婷.扁杏仁抗氧化肽的制取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7):243-248,252.

[6] 赵换霞,张海生,李琴,许珊.红枣干制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4, 35(3):379-382.

[7] 李琴,张海生,许珊,赵换霞,孙键,张泽炎,张瑞妮.绿豆抗氧化活性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5):1063-1069.

[8] 张海生,孙键,张瑞妮,张泽炎.绿豆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组成 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53-156.

[9] 张瑞妮,张海生,赵盈,张泽炎,张怡,杜晓旭.柿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12):1761-1765

[10] 赵盈,张海生,王立霞,康尹杰.石榴皮多糖的水浸提工艺优化.食品工业科技,2010,31(6):232-233,236.

[11] 李鹏,张海生,黎毕波.柿子汁非酶褐变抑制技术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0,31(8):271-273.

[12] 孙键,张海生,王丽丽.小米绿豆清凉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8):286-289.

[13] 张海生,陈锦屏.蜂蛹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食品科学,2008,29(2):158-162.

[14] 张海生,蜂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食品科学,2007,28(10):192-195.

[15] 张海生,陈锦屏.蜂蛹脂肪超声波提取工艺的研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天然产物 研究与开发,2007,19(2):299-302.

[16] 张海生,陈锦屏.蜂蛹氨基酸口服液对小鼠强壮作用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35(1):110-115.

(3)获奖与荣誉

[1] 2008年荣获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食品化学》(R3);

[2] 2009年荣获陕西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R3);

[3] 2011年荣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10-2011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

[4] 2016年荣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3人);

[5] 2009年荣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优秀共产党员;

[6] 2006年荣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先进党支部书记;

[7] 2014年荣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先进党支部书记。

5.5韩军岐 讲师

1)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 小麦贮期霉变规律及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校级重点项目,2005年,主持人韩军岐,经费1.00万元;

[2] 冬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山东省河口区(已通过鉴定),2001年,韩军岐第2人,经费2.00万元;

[3] 陕北地区沾化冬枣引种试验研究,陕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2003K02-G6,韩军岐第2人,经费3.00万元;

[4] 红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厅扶贫办,2003年,韩军岐第3人, 经费1.00万元;

[5] 板栗贮期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西安市科技局(YF07131),2007年,主持人韩军岐,经费3.00万元;

[6] 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示范与应用,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8GB23600465),2008年,韩军岐第3人,经费50万元;

[7] 陕西农林植物生物特性与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SJ08-ZT03),2009年,韩军岐第3人,经费3.0万元;

[8] 有机板栗贮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陕西省科技厅(2013K01-49),2013年,主持人韩军岐,经费10.0万元;

[9] 临潼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陕西省科技厅,2012年,韩军岐第3人,经费15.0万元;

[10] 核桃鲜果保藏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安市科技局,2012年,韩军岐第3人,经费5.0万元;

[11] 新型果蔬加工设备研究与开发(优质核桃油生产及抗氧化关键技术研究,NC1317(3)),西安市科技局,2013年,韩军岐第3人,6.0万元;

[12] 榆林沙地红枣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陕西省科技厅(2013KTZB02-03-03),2013年,韩军岐第3人,91万元;

[13] 榆林市沙漠化土地千亩节水灌溉红枣丰产示范园建设,榆林市科技局,2011年,韩军岐第3人,经费30.0万元;

[14] 核桃鲜果保藏技术研究与示范,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韩军岐第3人,横向经费5.0万元;

[15] 陕西省核桃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公司,2012年,韩军岐第3人,横向经费40.0万元;

[16] 横山县沙漠化土地千亩节水灌溉红枣丰产示范园建设,横山县红梦园科技责任有限公司,2013年,韩军岐第3人,横向经费5.0万元;

[17] 西安市核桃产业化及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2013年,韩军岐第3人,横向经费5.0万元;

[18] 陕西省核桃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公司,2012年,韩军岐第3人,横向经费20.0万元;

[19] 核桃油加工与保藏技术研究,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公司,2014年,韩军岐第3人,横向经费10.0万元;

[20] 西安市核桃深加工技术研究,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年,主持人韩军岐,横向经费5.0万元;

[21] 植保新技术研究(四)-核桃副产物中抑菌物的提取及综合开发应用研究,;西安市科技局(NC1505(4)),2015年,主持人韩军岐,纵向经费10.0万元;

[22] 优质核桃油加工与保藏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厅(2015NY007);2015年,韩军岐第3人,纵向经费10.0万;

[23] 果蔬深加工技术及应用,中央高校项目(GK201601007),2016年,韩军岐第6人,纵向经费30.0万元。

[24] 一种新型生物防腐保鲜剂的研发及其对陕西几种主栽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陕西省科技厅(2016NY-184),2016年,韩军岐第3人,经费10.0万元。

[25] 西安市猕猴桃贮藏品质检测分析,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主持人韩军岐,横向经费5.0万元。

2)代表性研究论文及著作

[1] 张有林,陈锦屏,韩军岐,等.葡萄贮期脱落酸(ABA)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4):604-609.

[2] 韩军岐,张有林.程忠国.冬枣资源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园艺.2004,(4):7-9.

[3] 韩军岐,张有林.超声波处理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6):84-86.

[4] 韩军岐,张有林.陈雷.葵花籽油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1):52-54.

[5] 韩军岐,张有林.姜黄色素提取及防腐效果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144-148.

[6] 韩军岐,张有林.蒜薹减压贮藏技术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222-225

[7] 韩军岐,张有林,史向向.减压和臭氧处理对冬枣贮藏效应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141-147.

[8] 权美平,岳阳,韩军岐.微波辅助提取生姜黄酮的工艺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08(1):35-38

[9] 张鸿,韩军岐,饶锦萍.臭氧水对鲜食苹果表面微生物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9(5):65-66,141

[10] 王秋云,刘少典,韩军岐.臭氧在储粮中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9(5):19-20

[11] 刘少典,韩军岐.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9(8):4-7.

[12] 刘少典,韩军岐.不同保鲜剂和包装材料对鲜切西芹保鲜效果研究[J].长江蔬菜,2009(12):23-26.

[13] 韩军岐,赵妙,张有林. 热处理与冰温处理对板栗贮藏效应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5):859-862,866..

[14] 韩军岐,黄静,张有林.冰温快速预冷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0,35(10):69-72.

[15] 李海洋,韩军岐,徐长亮.鼠李糖乳杆菌乳酸发酵特性及碳氮源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2(2):2012, 35(2):17-20.

[16] 李海洋,韩军岐,李志西.核桃青皮有效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研究综述[J],现代园艺,2012, 15:9-11.

[17] 王丁丁,赵见军,张润光,韩军岐,张有林.核桃油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4(16):383-387.

[18] 伍小红,张润光,吴倩,韩军岐.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多糖的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14):32-36.

[19] 赵见军,韩军崎,张润光.风味速溶核桃粉制备工艺及配方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4):272-277,281.

[20] 杨曦,张润光,韩军岐,张有林.不同贮藏方式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 48(10):2029-2038.

[21] 范翔,韩军岐,周志昊,张有林.西安市蔬菜流通与监管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5,13:49-51.(通讯)

[22] 张有林,张润光,韩军岐.基于中国核桃发展战略的核桃加工业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工程,2015, 31(21):1-8.

[23] 张卫民,翟元春,张润光,韩军岐,张有林.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桃油中亚麻酸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36(10):229-232.

[24] 马乐,韩军岐,张润光.大孔吸附树脂在植物多酚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36(12):364-374

[25] 张润光,张有林,韩军岐,张邦劳.智能气调保鲜实验装置研制与教学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32(11):99-101,104.

[26] 韩军岐,王恒超,张有林.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 2015(6):124-125.

[27] 马乐,张有林,韩军岐.大孔树脂对核桃青皮中胡桃醌的分离纯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ISSN:0253-990X),2016,42(1):108-113.(通讯)

[28] 马乐,韩军岐,白欢欢.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核桃青皮中多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3):237-242.(通讯)

[29] 阮晓慧,韩军岐,张润光,张有林.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制备工艺、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6):248-253.

[30] 金子纯,张润光,韩军岐,马乐.核桃饼粕蛋白质及其开发利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6):265-270.

[31] 肖黎斌,韩军岐,张润光.鲜枣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04):87-91.

[32] 杨红军,叶乃玲,马红梅,杨曦,韩军岐.核桃青果采后生理及保藏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07):5-11.

[33] Jinle Xiang, Wenxue Zhu, Junqi Han, Zhixi Li, Hanjin Ge and Dehui Lin. Analysis of Organic Acids in Hovenia dulcis Peduncles and their Changes in Liquid Fermentation Process.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1(4): 1119-1127 (2012).

[34] Junqi Han,Lili Zhu,Zhixi Li*,Baoshan Zhang.Effect of extraction methods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alnut green husk dietary fibre.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

[35] 蔬菜保鲜技术[M](韩军岐第3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9.

[36] 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实验实习指导[M] (韩军岐第3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02.

[37] 食品科学概论[M](韩军岐第3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38] 食品科学实验基础[M](韩军岐第7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8.

[39] 蔬菜贮藏保鲜[M](韩军岐主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

(3)专利

[1] 冬枣鲜果保藏工艺,ZL 200510043184.0,授权日期:2007.07.25;

[2] 猕猴桃鲜果保藏工艺,ZL 200810017446.x,授权日期:2010.08.18;

[3] 伽师瓜鲜果保藏工艺,ZL 200810151089.6,授权日期:2010.12.01;

[4] 百里香香水,ZL201010556741.X,授权日期:2012.05.16;

[5] 厚皮甜瓜鲜果的保藏方法,ZL201110285170.5,授权日期:2012.08.22;

[6] 甘薯的保藏方法,ZL 201310056962.4,授权日期:2014.04.16.

(4)获奖与荣誉

[1]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机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R4,2012.5

[2] 鲜食枣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R2,2013.3

[3]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机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陕西省总工会铜奖R3,2013.8

[4] 甘肃省宁县九龙金枣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甘肃省庆阳市科学技术一等奖R6,2013.8

[5] 沙地红枣优质丰产园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5-2-04-D1),榆林市科技局二等奖R8,2016.3

[6]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06-2007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2007.8

[7]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9.

[8]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15-2016学年“优秀实习带队教师”,2016.5.


66党辉 讲师

1)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近3年

[1] 安康市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子评价分析与应用,横向课题,主持人,2015.1.1-2016.12.31,经费6万元;

[2] 益生菌的降糖作用与肝糖异生信号转导通路关系的研究,中央高校项目,主持人,2017.1.1-2018.12.31,经费5万元;

[3] 瓜果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省部级,参与人(2/14),2014.8.1-2017.12.31,经费60万元;

[4]低分子量平菇多糖免疫调节作用构效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级,参与人(3/7),2014.01.01-2016.12. 31.

2)代表性研究论文近5年

[1] 党辉,陈佩,张秋香,刘小鸣,赵建新,陈永泉,张灏,陈卫.高亲和力抗藻毒素单链抗体的快速筛选.中国食品学报,2016.

[2] Pei Chen,QiuxiangZhang, Hui Dang, Xiaoming Liu, Fengwei Tian, Jianxin Zhao, Yongquan Chen, Hao Zhang, Wei Chen: Screening for potential new probiotic based on probiotic properties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Food Control,2014, 35(1):65-72. (SCI 2区,IF= 2.738)

[3] Pei Chen,QiuxiangZhang, Hui Dang, Xiaoming Liu, Fengwei Tian, Jianxin Zhao, Yongquan Chen, Hao Zhang, Wei Chen:Antidiabetic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caseiCCFM0412 inhigh-fat-fed,streptozotocin-induced type 2 diabetic mice. Nutrition, in press,DOI: 10.1016/j.nut.2014.03.022. (SCI 3区,IF= 2.859)

[4] Pei Chen,QiuxiangZhang, Hui Dang, Xiaoming Liu, Fengwei Tian, Jianxin Zhao, Yongquan Chen, Hao Zhang, Wei Che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rhamno- sus CCFM0528 improves glucose tolerance and cytokine secretion inhigh-fat-fed, streptozotocin-induced type 2 diabetic mice. Journal ofFunctional Foods, 2014,10: 318-326. (SCI 2区,IF= 2.632)

[5] 陈佩,党辉,张秋香,刘小鸣,赵建新,陈永泉,张灏,陈卫.两歧双歧杆菌F-35对Caco-2细胞中α-葡萄糖苷酶活及葡萄糖转运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17):177-180.

[6] 陈佩,党辉,张秋香,刘小鸣,赵建新,陈永泉,张灏,陈卫.鼠李糖乳酸杆菌对高脂和链脲霉素诱发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24): 351-354.

3)专利

[1] 一种安神利眠的保健糕饼及其制备方法.党辉,宋延龄.申请号:201611266523.6;

[2] 一种安神利眠的保健酥饼及其制备方法.党辉,宋延龄.申请号:201611266500.5.

4)获奖与荣誉

[1] “残次落枣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二等奖(R4),编号06F02,陕西省教育厅,2006年


7.7韦露莎 讲师

代表性研究论文(近3年)

[1] Mun Su Rhee, Lusha Wei (共同第1作者), Neha Sawhey, et al. Metabolic potential of Bacillus subtilis 168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xylans to fermentation product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6, 100(3): 1501-1510. (SCI 1区)

[2] Lusha Wei, Mun Su Rhee, James F. Preston, et al. Production of acidic xylooligosaccharides from methylglucuronoarabinoxylans by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MR44.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6, 91: 2056-2062. (SCI 2区)

[3] Mun Su Rhee, Lusha Wei, Neha Sawhey, et al. Engineering the xylan utilization system in Bacillus subtilis for production of acidic xylooligosaccharide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4, 2: 917-927.(SCI 1区)

[4] 韦露莎,吴一飞,陈辉。枯草芽孢杆菌木聚糖酶的克隆表达及其酶解两种木聚糖的产物分析[J]. 2016.37(05): 108-113. (EI收录)


8.8王军 高级实验师

1)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 陕西特色干杂果烘制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省部级,主持人(1/7),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经费10万元;

[2] 基于醋酸菌为主的解酒剂食品关键技术研究,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省部级,主持人(1/6),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经费6万元;

[3] 干杂果烘制关键技术研究,西安市科技局工业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参与人(2/6),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经费5万元;

[4] 石榴多酚、蘑菇风味物质提取工艺研究,陕西省科技厅发展引导计划项目,省部级,项目编号NC09056.2009,参与人(3/12),经费5万元;

[5] 农产品节能环保型烘房及其推广与应用,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级,参与人(8/11),2011年,经费60万元;

[6] 小试、中试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级,参与人(4/4),2010年,10万元;

[7] 涩柿返涩的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参与人(5/7),2006年,经费1.5万元;

[8] 果蔬气流膨化加工技术与产业化研究,西安市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项目编号GG06123,参与人(3/5),2006年,经费4万元;

[9] 高校食品中试实验室有效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陕师大实验室管理处项目,校级,主持人(1/1),2013年,经费1.5万元。

2)代表性研究论文

[1] 王军,李慧芸,张宝善,徐辉艳.热处理对红枣汁5-HMF变化的影响,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9(6):91-95.

[2] 王军,于月英,李林强,昝林森,任正东.中国大鲵油脂肪酸成分及流变性分析

食品科学,2009, 30(24):405-408.

[3] 王军,李智勇,焦艳丽,张宝善.柿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及基本特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9,30(5):258-161.

[4] 王军,张宝善,张润光.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牛心柿出汁率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 2008,29(5):139-141.

[5] 王军,张宝善,陈小军.橘蜜柿柿汁的护色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7(6):28-30.

[6] 王军,张宝善,陈锦屏.红枣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2):68-72.

[7] 李慧芸,王军,张宝善.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措施,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25(3):26-30.

[8] 饶国华,陈锦屏,王军.松仁深加工中去皮工艺研究,食品科学2002,23(8):169-172.

[9] 饶国华,陈锦屏,张京芳,王军,张伊利.松仁深加工中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2.11:46-47.

(3)专利

[1] 一种红枣莜麦复合酒的酿造方法,王军、张宝善,申请号:201410056570.2

[2] 一种麸皮红枣汁乳酸发酵饮料,张宝善、陈锦屏、王军,申请号:201010243356;

[3] 一种柿单宁凝胶固定啤酒酵母菌的制备方法,张宝善、姜烛、陈锦屏、王军,申请号:200910023742;

[4] 一种用表面静态发酵法制备红枣果醋的方法,张宝善、姜烛、陈锦屏、王军,申请号:201010243419。

(4)获奖与荣誉

[1] “残次落枣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二等奖(R3),编号06F02,陕西省教育厅,2006年;

[2] 2003年陕西省科协优秀学会工作者,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2004年.